第4章 不可逾越的墙

发布时间:2017-12-19 20:04:42|字数:2047

桓齮这边自然是兴奋极了,痛快极了,全军欢庆;几家欢喜几家忧。赵王大怒,自长平之战以来,赵国还没打过这么惨的败仗,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如果秦军越过太行山就可直接威胁到邯郸,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和兵临城下已无多大差距了。

“说,你们说秦军都打到家门口了,怎么都没有声音!”赵王迁震怒。

“臣以为唯有李牧将军可以抗秦。”一宗室大臣说到。

“臣赞同,秦主将桓齮是个急性子,而李牧将军惯守,最适。”又一宗室大臣答到。

“就依你们所言,寡人这就派人调李牧回来。”

代北军营

“将军,大王派人来了。”

“走,出去迎接。”

“李将军,很是悠闲啊。”钦使见平阳大败之后都城那里人心惶惶,代北却是风平浪静心里很不平衡,却未成想过代北匈奴人来时野蛮。

“哪里的话,代北近几年还算平静。”李牧并没有在乎来人的讽刺,他已经习惯了,也知道自从大王继位以来更加重视宗室,对他们有所不似以前看重。

“李将军可知不久前秦军攻下平阳?”

“此事略有耳闻。”

“我此次前来就是奉大王之命,”钦使朝都城方向拜了拜“来通知将军准备准备,尽快赶往宜安抵御秦军。”

“秦军也是猖狂,竟渡过了漳水,直至太行山。”

“是啊,望李将军尽快前往,莫要延误军机。”

“臣领命,马上安排。”

“好”

在李牧的安排下钦使暂在军营住下,次日便回赵国都复命了,赵王迁听到李牧很快就会赶去宜安,算是将心放回了肚子里,怒气也消了不少。

李牧安顿好代北的军事,就立刻带领部队火速赶往宜安。到达宜安后还是老一套——坚守不出,雷打不动,任桓齮如何挑衅就是不出城门。

“将军,秦军又在城下挑衅了,还说将军是女人。”侍卫愤愤的说“匈奴野蛮我们打不过,秦军可不一定。”

“此时秦军士气正盛,出城应战好的话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不出便不会有伤亡,而对方士气久而久之便会弱下去。”

“那将士总不能每天就这么闲呆着吧。”

“哪里是闲着,有很多事需要做,加固城墙迫在眉睫,还有不囤积军粮,真的打起来时再找就晚了。”

“末将明白了,末将这就去办。”

侍卫走后李牧若有所思的坐在桌子旁,是啊,以桓齮的性格必定不会忍太久,他还会想办法来诱自己出站呢。

秦营

“将军,那个新来的李牧,就是不出来,龟缩在里面,末将们嗓子都喊哑了。”一将士抱怨道。

“他个李牧,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球,这都不出来。”桓齮气的直锤桌子,“暂时先别去了,我再好好想想。”

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

“将军,对面秦军不知在干什么,也不见有动静。”

“是很奇怪,桓齮难得安静。”

“将军,秦军大部队正向肥下方向开去。”一将士慌忙来报。

“急,什么急,有将军在秦军还不在话下。”

“肥下是我军的粮仓,他桓齮一定料到我必然会去救,不然就没有粮食供应,要饿死在这宜安。”李牧轻蔑的笑了下“我偏不去救。”

“秦军大部队去了肥下,秦营此时必然空虚,我们就来个以牙还牙。立刻传令下去全军出发去秦营,看他是继续去肥下还是来救他的大本营。”

“末将领命。”

果然在桓齮在听到李牧帅大军去了他的大本营时,既后悔没听杨端和的多留些人在营地,又着急去救,慌忙中竟忽略李牧的口袋阵,一头钻了进去,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了。有人欢喜有人忧,这是秦军近年来唯一一次损失惨重的失败,桓齮勉强逃了出来,身旁只有三两个随从。

“将军,怎么办?”一盔甲破碎,喘着粗气看着桓齮。

“将军,我们回去大王会怎么罚我们?”另一个拄着长剑问着。

“罚?还能怎么罚,必死无疑,吕相国你记得了。”

“都别说了,秦国我们就不回去了。”桓齮倚着树干,谁能体会他此刻的心情,他后悔一意孤行,后悔太过自以为是,后悔粗心大意没看清李牧的口袋阵,可是就算有口袋阵又怎么,秦营他能不去救吗?只是他不懂他可以不去救的可以继续继续攻打肥下的,起码这还算是平局。

“不回去,我们去哪儿?”

“去燕国。”桓齮淡淡的说。

“对,去燕国,燕国几年前刚和赵打了一架,一定会收留我们的。”

“我们走了,我们的家人怎么办,王会不会罪及他们?”又一将士恍然问道。

家人,他好想他们,好想他们,是他连累他们了,桓齮呆呆的望着天。

“就算我们回去了,就能不连累家人了吗!”又一将士无奈的答道,“事已至此了,兄弟。”轻轻的拍了下刚刚那位将士。

稍作休息之后他们顺着小路朝燕国方向走去,还好李牧并没有赶尽杀绝,没有派人来追杀他们。

秦宫

秦王政收到消息后大发雷霆,居然在战败后还逃跑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不顾众人劝说,包括尉缭,下令悬赏通缉桓齮,并将其家人通通斩首。秦王政怒气下未曾发现在尉缭心中已经刻下了飞鸟尽良弓藏走狗烹的印象。

这边赵国国君迁大喜,真是扬眉吐气,真是一切烦心事都烟硝云淡了,下令封李牧为武安君。

     

手机同步首发不限小说《一统天下啊》

使用手机访问 http://m.zhizihuan.com/book/3025 阅读本书;

使用手机访问 http://m.zhizihuan.com/book/3025/580172 阅读此章节;